在第115个“三八”国际妇女节到来之际,山东女子学院人工智能学院举办“智汇她力量,创享AI未来”主题智慧论坛,将人工智能技术创新与女性发展深度融合,以科技力量诠释“爱(AI)”的多重内涵。
智汇女院:科技赋能绽芳华
活动现场,人工智能学院党委书记崔江宁向全体女教职工致以节日问候。她表示,人工智能学院自成立以来,始终重视人才立院、科技兴院,女教师群体在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科研创新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未来,学院将持续完善女性发展平台,推动个人成长与学校战略同频共振,为学校高质量发展贡献巾帼智慧。人工智能学院负责人韩士元表示,本次活动既是对女性教师的致敬,更是对“人工智能+教育”发展路径的探索。学院将深化产教融合,聚焦智慧教育、智能康养等领域,让人工智能真正成为推动教育公平、赋能女性发展的重要力量。

巾帼逐梦:以爱(AI)为帆启新程
活动通过“AI+”视角展现新时代女性风采。谢爱珍老师分享了跟随导师在腿臂协同机器人领域的研究成果——仿生四足机器人,并深入浅出地阐述了其机械设计、建模技术、运动控制、环境感知核心要素。介绍了仿生四足机器人的腿臂协同控制技术不仅突破了工业领域的移动作业难题,更在应急救援等场景展现出人文关怀,彰显出其对科技创新执着的追求。“我们在设计中特别融入人机交互情感算法,让科技产品更具温度。”谢老师的分享揭示了人工智能发展的深层逻辑——技术创新与人文关怀的双向奔赴。

立德树人:智爱同行向未来
在分享交流环节,张晓芳老师从学生管理的视角出发,强调了在思想政治教育引导中加强学生法律意识的重要性,并提出了日常教育管理中增强学生法治素养的具体策略;孙黎老师感慨我国科技事业跨越式发展,从昔日课堂以国外案例为主,到如今“嫦娥探月”“天问探火”等“中国方案” 成为教学素材,彰显科技实力与文化自信,她强调将民族自豪感转化为育人动力,引领青年勇担使命;于谦老师从科研角度畅谈如何高效阅读文献、设计实验、分析数据以及如何应对科研中的挫折与挑战,鼓励年轻教师紧跟技术前沿,投身科技创新实践;尹百慧老师借学科竞赛指导案例,阐释“以赛促学”理念,以细致指导与个性化教学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因材施教并且注重引导学生心怀大爱,树立社会责任意识,践行人工智能时代“爱”的教育。四位老师的精彩分享,全方位展现了新时代女教师们在学生思想引领、教育教学、科研等多个领域的贡献。她们用智慧掌握航向,以“AI”为桨,为爱起航。
当“AI”遇见“爱”,科技便有了温度。本次活动的举办不仅是对妇女同胞们的节日祝福,更是生动诠释了“AI”的双重内涵——既是人工智能的创新实践,也是人文关怀的温暖体现。活动不仅展现了人工智能领域的巾帼智慧,更彰显了新时代女性以科技报国、以教育育人的初心使命。在教育强国的新征程中,山东女子学院人工智能学院的巾帼团队以无畏探索、持续创新的昂扬姿态,奋力书写着独属于她们的时代答卷。
(撰稿:韩新虹;审核:白琨;来源:“学习强国”山东学习平台)